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取向”,请用一句话概括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回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与“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地引入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⑴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你帮帮忙”,也可以说“ 您了”。
⑵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
⑶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 ”。
阅读下面四段文字,完成A.B两题。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A.①②③则材料中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B.请简述孔子和李斯的观点的区别:。
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保持语意连贯。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①;语文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②。
答:
请用一个单句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5个字。
北风和太阳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看到一个行人走在路上,北风说:“谁能使行人脱下衣服,谁就更强大。”
太阳藏在乌云后面,北风开始拼命地吹,风刮得越猛烈,行人却越是裹紧自己的衣服。
太阳出来了,暖暖地晒着行人,行人不久就感到很热,很快就把外套脱了下来。
寓意:。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情景一:在某访谈节目中,嘉宾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小时候我们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清清白白做人。”
②情景二:某高校的一位学生去看望五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③情景三:某作家的微信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①改为②改为③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