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两首诗的题目相同,但作者对“柳”的态度完全不同。请根据诗意作简要说明。
咏物诗,有的有“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常常借物象言人事,寓事理),有的无“寄托”。上面两首诗,哪一首有“寄托”?(1 分)“寄托”的内涵是什么?
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回延安》第一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现了;
“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母亲延安”的表达作用
是;“一头扑进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
的心情。《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
的新娘,抒发了;“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
等复杂感情。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
C.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
D.聆听阿丙的《二泉映 |
一句话,《回延安》抒发诗人的感情;《再别康桥》
抒发诗人的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原因是什么?(均用原文词句回答)
词的上片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阅读《渡汉江》 ,完成文后题目。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悖人之常情,你如何理解?
客中夜坐明袁凯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诗人因看到那“落叶萧萧江水长”之景而生哀思,更因听到______(填诗句)而添悲愁。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中“”“”这两个字突出反映了农事的紧张和繁忙的程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