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的操作不会造成误差的是
A.称量后转移固体时不小心把少量固体洒到烧杯外 |
B.干净的容量瓶又用蒸馏水洗涤了一遍 |
C.转移过程中不小心把几滴溶液滴在外面 |
D.加水定容时,加水过多,倒出后并恢复到刻度线水平 |
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1 mol 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6.4g | B.3.2g | C.1.6g | D.0.8g |
下列装置或操作与实验目的最相符的是
A.①——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足量NH3 |
B.②——以溴化钾、90%硫酸、乙醇为原料合成溴乙烷的装置 |
C.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
D.④——利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
“封管试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列四个“封管试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1的热稳性比较好 |
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 |
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 |
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2H2O+4e![]() |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麻:2Cl-- 2e![]() |
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3HNCO;8HNCO+6NO2
7N2+8CO+4H2O。
下列说法止确的是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 B.1mol HNCO与NO2反应时转移3mol电子 |
C.HNCO是强氧化剂 | D.反应中CO2是氧化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