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这是因为

A.劣币能代替良币在市场流通
B.良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C.良币的价值高于劣币的价值
D.“劣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货币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山东省财政厅于2014年3月15日公布消息称,山东省今年将筹集资金830亿元,用于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同时,山东省还将启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此举有利于( )
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农产品质量
③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漫画《你赔我家的缸》反映了

A.人的价值观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不同
B.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因人的立场而异
D.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雾和霾橙色双预警,其中江苏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继北京之后,不少城市也相继出台或加快出台自己的应急预案。但业内人士仍指出,应急预案只是短期应急举措,治雾霾的长远解决之道“不在应急、而在减排”。这一主张体现了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材料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变化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价值取向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D.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成功的基础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3月13日在北京闭幕,这是一次凝聚改革共识的大会,这是一次汇聚改革力量的大会,这是一次推动改革进程的大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中国再出发。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