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5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时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攻坚克难,深入持久推进重点整治,坚决把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的食品安全工作抓实抓好。
材料二 从去年9月至2011年5月1日,全国法院共审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犯罪案件61件,106名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无一人被判处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人民法院还依法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等判处了一大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
材料三 某校高一学生王某因为家中开办的食品加工厂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被当地政府责令停业整顿的做法不满,在网上发帖对一些政府官员进行人身攻击的同时,还组织一帮人围攻有关政府部门。
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食品犯罪案件。
党的“十二五”规划和温总理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列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之中。某班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老师给出了下列图表,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图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图二,分析图一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甲组同学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尽管具有发展前景,但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结合图表和甲组同学发现的问题。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谋划策。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当前政府解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00万。2009年各地失业率比2008年有所上升:七成多省份失业率预计超4%,全国26个地区2009年新增就业人数减少近500万,北京就业率连续两年最低。
材料三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关注。制约我国大学生的几大因素如下:观念因素,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区域因素:78%的大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西部就业。能力因素: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信息因素: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2012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我国的网络环境如何?如何净化网络环境?请你和高二文科班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和探究。
【网络乱象】
下图是同学们在搜集资料时找到的两幅漫画:
漫画1《不良网站》漫画2《给文化市场打扫卫生》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两幅漫画反映的问题及给我们的启示。
【重拳出击】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能成为毁坏社会文明和腐蚀青少年心灵的鸦片。通过走访调查,同学们了解到,从“艳照门”事件、“百度竞价排名”风波到“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互联网的暴力和低俗倾向已经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关注。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先后曝光了十批低俗网站,关闭了5000多家非法网站。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合理性。
【多管齐下】
同学们上网还了解到,为进一步巩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成果,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都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以便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防止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影响和毒害青少年。
(3)除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外,你认为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能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发展。“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不断推动文化创新,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
(2)有人说:“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雾霾天气甚至波及周边国家。这些地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