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生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不能承受之痛;然而,也有人认为有时失去生命也是一种幸福。对于失去生命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认识,两类迥然不同的观点产生的理由可能是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和能动反映
②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客观要与主观统一
③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④人的认识结果是由客观对主观的基础性作用决定的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印度政府宣布,印度将安装海啸早期预警系统。 印度之所以将安装海啸早期预警系统,
是吸取了这次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东南亚和南亚沿海国家带来惨重灾难的教训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反映的是以下哪种关系
| A.可能和现实 | B.原因和结果 | C.现象和本质 | D.必然和偶然 |
根据日本政府2005年1月20日发表的未来5个财政年度的经济展望,该国政府预计,在从2005年4月开始的未来5个财政年度里,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为1.5%或以上,同时预计从2006年4月开始的财政年度起,消费价格的增长将会加速。展望同时称,在政府和日本央行的共同努力下,通货紧缩压力正在逐渐减弱。下列属于通货紧缩表现的是 ()
①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③企业生产投资不断增加④货币不断升值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联合国在救灾工作方面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说明联合国()
| A.是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国际组织 |
| B.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 C.作用越来越大,能够决定国际上的一切重大问题 |
| D.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判断事物对人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 ()
| A.能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
| B.是否认清了社会意识的性质 |
| C.对人的利益需求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
| D.是否承认价值具有阶级性 |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海啸虽然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全世界人民在抗击灾难中走向团
结,人类迎来了治愈旧伤口和结束长期冲突的机遇。由此可见
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 ②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现象 ③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发
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④看问题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抓次要矛盾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