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以下摘自今年的《苏州日报》,与化学关系密切的信息,并填空.
【资讯1】据市环境监测站专家分析:5月4日至7日,由于阳光灿烂,臭氧(O3)也出来“作怪”,连续四天的日平均浓度也均超标.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淡蓝色气体,稳定性极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臭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刺激呼吸道.大气中臭氧浓度超标的原因是:在静风条件下强烈的阳光就成为氮氧化物的催化剂,从而推高了臭氧浓度,形成污染.
(1)臭氧“自行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氮氧化物假定为二氧化氮,强光条件下促使其分解产生了O3和N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资讯2】吴江某公司研发的一层看似普通的白色薄膜,却有超高防水透气、阻燃、抗菌和耐腐蚀的神奇功能…这种膜的专业术语叫聚四氟乙烯纳米微孔薄膜,由聚四氟乙烯树脂经特殊设备和工艺制作而成,该树脂是一种超高分子量材料.
(2)制作这种薄膜的聚四氟乙烯树脂[(CF2CF2)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8,其n值等于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A中的反应方程式;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填“c端”或“d端”)
通入。
小明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 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请解释可能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g;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
量 乙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 “<”)
在“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还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新制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 原因(写一种);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
锂元素(元素符号为Li)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写出氢氧化锂的一条物理性质;
(2)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从表中选出一种盐,该盐能和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写出该盐的化学式:。
OH- |
CO32- |
SO42- |
NO3- |
|
Ba2+ |
溶 |
不 |
不 |
溶 |
Cu2+ |
不 |
不 |
溶 |
溶 |
Li+ |
溶 |
微溶 |
溶 |
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