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 B.等待朝廷察举 |
C.投笔从戎戍边 | D.投做官吏幕僚 |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
A.人口快速增长 |
B.电力工业发展最迅速 |
C.电力工业是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 |
D.工业发展催生了人口调查 |
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 | B.垄断组织形成 |
C.机器大工业生产 |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据张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引发英国价格革命 |
B.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
C.英国棉织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棉布产量大增 |
D.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