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下表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1、4、7、10月平均最高气温(单位:℃)随坡度的变化统计,表1为北坡,表2为南坡。据此完成问题。
表1
坡度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5° |
9.5 |
20.7 |
27.4 |
19.8 |
25° |
9.3 |
19.3 |
27.4 |
20.4 |
45° |
5.8 |
17.0 |
27. 1 |
18.0 |
表2
坡度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3° |
7.9 |
19.7 |
26.5 |
18.9 |
12° |
8.0 |
19.9 |
26.6 |
19.0 |
23° |
8.5 |
21.0 |
26.6 |
19.2 |
随着坡度的增加,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降低幅度最大的是( )
A.冬春季的南坡 | B.夏秋季的南坡 |
C.冬春季的北坡 | D.夏秋季的北坡 |
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坡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 B.正午太阳高度 | C.天气状况 | D.植被覆盖率 |
读图,回答问题。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分别是 ( )
A.印度、澳大利亚 | B.埃及、巴西 |
C.印度、巴西 | D.埃及、澳大利亚 |
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相似的是 ( )
A.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
B.都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上 |
C.境内热带荒漠面积都比较大 |
D.境内都有一条纵贯南北、流量丰富的大河 |
关于甲、乙两地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 |
B.乙地所在国家水稻种植业发达 |
C.两国都是本洲的发达国家 |
D.两国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 |
图为世界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主要的补给水源都是雨水 | B.都没有结冰期 |
C.汛期都十分明显 | 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
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成灾强度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最大 |
B.乙河支流多,上游来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成灾强度最大 |
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径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势低平,成灾强度最大 |
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顶托,成灾强度最大 |
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丙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 | B.径流量 | C.地形 | D.经济 |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问题。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北向西南 | B.自西北向东南 |
C.自西南向东北 | D.自东南向西北 |
P点与Q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闭合等高线中心点为点为P点)
A.190m | B.385m | C.550m | D.632m |
下面为2011年9月我国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A.火山和泥石流 | B.地震和滑坡 | C.滑坡和泥石流 | D.地震和火山 |
甲、乙、丙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
C.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 | D.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
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判断小题。关于图示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东北向西南递减 | B.东南向西北递增 |
C.高原高于盆地 | D.山地高于高原 |
影响寒潮发生次数的主要因素有①纬度 ②海陆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当寒潮来袭时,当地菜农的做法,经济可行的是
A.烧炭取暖增温 | B.菜地浇水保湿 | C.拔菜御寒移栽 | D.收菜过冬休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