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这是因为( )
A.基因发生了重组 |
B.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 |
C.染色体数目不稳定 |
D.染色体配对紊乱 |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
2 |
与乙种一致 |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
4 |
与乙种一致
|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追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 |
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散最多可达92条 |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 |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
B.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
C.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要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
D.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