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亚铜(CuH)是一种不稳定物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也能与酸反应。用CuSO4溶液和“某物质”在40~50 ℃时反应可产生它。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某物质”具有还原性 |
B.CuH与盐酸反应,可能产生H2 |
C.CuH在氯气中燃烧:CuH+Cl2===CuCl+HCl |
D.CuH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CuH+3H++NO3—===Cu2++NO↑+2H2O |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在含有NaHCO3的溶液中:K+、SO42-、Cl-、H+ |
B.加入铝粉后产生氢气的溶液中: NH4 +、 Na+、 NO3-、SO42- |
C.c(H+)=11-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
D.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 |
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在Na2SO3溶液中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 ,产生白色沉淀 |
检验Na2SO3是否变质 |
B |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
证明该气体是SO2 |
C |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NaOH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测定NaOH溶液的pH |
D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 0.01 mol/L的KMnO4 酸性溶液,再分别加入0.1 mol/L H2C2O4 溶液2 mL、0.2 mol/L H2C2O4 溶液2 mL, 分别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
探究相同条件下,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现象,正确的是()
A.减压过滤是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 |
B.硫酸亚铁铵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除去其表面的杂质 |
C.溶液、胶体各悬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
D.用Na2SO4的稀溶液使蛋清液发生盐析,进而分离、提纯蛋白质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NaOH溶液洗气 |
B.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Cu2(OH)2CO3]:用硝酸浸泡,再用清水冲洗 |
C.除去KNO3晶体中少量NaCl: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
D.除去Fe(OH)3固体中少量Mg(OH)2:加入足量饱和FeCl3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 |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A.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 |
B.因为固体氯化钠溶解时热效应不大,所以可以在容量瓶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
C.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 |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和氯化镁等杂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