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 反应时间/min |
n(CO)/mol |
n(H2O)/mol |
| 0 |
1.20 |
0.60 |
| 10 |
0.80 |
|
| 20 |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1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04mol · L-1 · 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CO和1.20 mol H2O,达到平衡时n(CO2)= 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减小
D.温度升高至T2℃(T2>T1)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对于途径①,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
| B.Y可以是葡萄糖溶液 |
| C.利用途径②制备16g硫酸铜,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 D.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
一定温度下,将1 mol A和1 mol B气体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发生反应A(g)+B(g)
xC(g)+D(s),t1时达到平衡。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气体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反应方程式中的x=l |
|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
|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物质D |
| 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
下图所示装置I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Ⅱ为电解池。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
闭合开关K时,b极附近先变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有0.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b电极上析出112 mL的气体 |
| B.负极反应为3Br--2e-= Br3- |
| C.闭合K后,b电极附近的pH变小 |
| D.闭合K后.a电极上有氯气产生 |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试管中现象 |
| A |
浓盐酸 |
二氧化锰 |
石蕊溶液 |
先变红后褪色 |
| B |
浓氨水 |
生石灰 |
A1Cl3溶液 |
先沉淀后消失 |
| C |
醋酸 |
碳酸钙 |
BaC12溶液 |
变浑浊 |
| D |
浓硝酸 |
铜 |
水 |
试管口出现红棕色 |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相应气体后,各离子还能大量存在的是
| A.氯气:K+、Ba2+、SiO32-、NO3- |
| B.二氧化硫:Na+、NH4+、SO32-、C1- |
| C.氨气:K+、Na+、AlO2-、CO32- |
| D.甲醛:Ca2+、Mg2+、MnO4-、N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