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
|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
|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
|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
| 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
| 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
| 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
中国古代设置了御史台、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监察体制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古代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其根本原因是
| A.监察官员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
| B.监察机构贪桩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
|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
| D.监察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 A.仁政爱民 | B.无为而治 |
| C.人文主义 | D.与时俱进 |
据《邓小平年谱》记载:“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 B.决定拨乱反正 |
| 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D.南方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
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对峙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