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 B.仿行西方制度 |
C.倡导实业救国 | D.创办新式教育 |
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以下诗人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是( )
A.李白 | B.杜甫 |
C.孟浩然 | D.屈原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以赋、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唐诗、宋词、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
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有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品味 |
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
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漱玉古韵》节目中,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被重新编曲演绎:夜色中,一池湖水,水波旖旎,鲤鱼穿行其间。荷花灯亮起,九曲桥相连,白鸟飞过,舞者衣袂飘飘。这充分体现了《如梦令》的特点是( )
A.通俗 | B.豪放 |
C.婉约 | D.怀古 |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 B.社会环境的变化 |
C.统治政策的调整 | D.主流思想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