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 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过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企业
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