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中的4条河流均位于我国境内,据此完成问题。
河流名称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岷江②额尔齐斯河③松花江④海河 |
B.①大渡河②塔里木河③辽河④淮河 |
C.①岷江②塔里木河③松花江④辽河 |
D.①雅砻江②额尔齐斯河③辽河④闽江 |
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如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
替代交通方式多样 |
B. |
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
C. |
人口流动方向多变 |
D. |
城市发展比较均衡 |
(2)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
A. |
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 |
B. |
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
C. |
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 |
D. |
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
(3)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
A. |
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
B. |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
C. |
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
D. |
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
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牧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如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
A. |
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 |
B. |
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
C. |
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 |
D. |
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
(2)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
A. |
“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 |
B. |
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 |
C. |
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 |
D. |
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
(3)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
人口扩散迁移 |
B. |
交通工具变化 |
C. |
文化语言交流 |
D. |
聚落规模扩大 |
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图为“我国中部山区某传统村寨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早期铁索桥位置选择在两河交汇处的上游,主要考虑的是( )
A. |
村寨布局 |
B. |
洪水威胁 |
C. |
地形坡度 |
D. |
方便劳作 |
(2)早期风雨桥成为村寨重要公共建筑空间的原因是( )
A. |
日常使用频率高 |
B. |
远离村民的住宅 |
C. |
便于接待外村人 |
D. |
建筑成本比较低 |
(3)该村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恢复村寨传统特色的最大挑战是( )
A. |
街巷景观还原 |
B. |
传统住宅修缮 |
C. |
精神家园重塑 |
D. |
基础设施完善 |
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如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 |
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
B. |
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
C. |
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
D. |
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
(2)此刻影响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 |
冷干 |
B. |
冷湿 |
C. |
暖干 |
D. |
暖湿 |
(3)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 |
华中地区 |
B. |
华北地区 |
C. |
东北地区 |
D. |
西北地区 |
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如图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 和 附近两个截面逐月洋流流量及变化趋势图”(数值表示流量大小;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从总体上看,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 )
A. |
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增强 |
B. |
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减弱 |
C. |
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 |
D. |
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 |
(2)与该海区洋流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 )
A. |
极地东风带向南极方向收缩 |
B. |
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 |
C. |
极地东风带向低纬方向扩张 |
D. |
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 |
(3)图中反映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年内变化的曲线是(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