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该图中的4条河流均位于我国境内,据此完成问题。

河流名称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岷江②额尔齐斯河③松花江④海河
B.①大渡河②塔里木河③辽河④淮河
C.①岷江②塔里木河③松花江④辽河
D.①雅砻江②额尔齐斯河③辽河④闽江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如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替代交通方式多样

B.

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C.

人口流动方向多变

D.

城市发展比较均衡

(2)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

A.

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

B.

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C.

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

D.

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3)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B.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

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D.

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牧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如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

A.

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

B.

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C.

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

D.

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2)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

A.

“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

B.

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

C.

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

D.

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3)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人口扩散迁移

B.

交通工具变化

C.

文化语言交流

D.

聚落规模扩大

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图为“我国中部山区某传统村寨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早期铁索桥位置选择在两河交汇处的上游,主要考虑的是(  )

A.

村寨布局

B.

洪水威胁

C.

地形坡度

D.

方便劳作

(2)早期风雨桥成为村寨重要公共建筑空间的原因是(  )

A.

日常使用频率高

B.

远离村民的住宅

C.

便于接待外村人

D.

建筑成本比较低

(3)该村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恢复村寨传统特色的最大挑战是(  )

A.

街巷景观还原

B.

传统住宅修缮

C.

精神家园重塑

D.

基础设施完善

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如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

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

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

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

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2)此刻影响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

冷干

B.

冷湿

C.

暖干

D.

暖湿

(3)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

华中地区

B.

华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如图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 36°S 41°S 附近两个截面逐月洋流流量及变化趋势图”(数值表示流量大小;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从总体上看,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  )

A.

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增强

B.

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减弱

C.

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

D.

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

(2)与该海区洋流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  )

A.

极地东风带向南极方向收缩

B.

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

C.

极地东风带向低纬方向扩张

D.

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

(3)图中反映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年内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