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流域上游湖泊众多,峡谷风景秀丽。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沉积旺盛,是意大利主要的工农业分布地区。下图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1)波河流域降水量季节差别很大;但波河流量很稳定,季节变化很小。请分析以上现象原因。(9分)
(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波河上游及下游的开发利用方向。(4分)
(3)我国已规划在长江上游建立一系列水利工程进行水能开发,试分析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6分)
(4)长江上的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已建成的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水利工程,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请分析该工程建设的利与弊。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长江和红水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
材料二:“十二五”末,全国十大有色金属产区之一的贵州将形成贵阳铝及铝加工、遵义铝及钛生产加工、黔西南黄金等三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根据《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贵州有色金属产业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1﹚根据左图说明贵州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差异,根据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贵州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区位优势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4)小题。
材料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于2013年3月26日至27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主题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会后发表了《德班宣言》和行动计划。这次会晤加强了金砖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传递了金砖国家团结、合作、共赢的积极信息。
材料二:下图为两个金砖国家轮廓图。
(1)描述甲国的地形特征
(2)简述乙国南部地形区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3)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甲国资源枯竭问题日渐凸显。试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4)图乙所示国家首都从沿海迁到了内地的B城市,试评价该国首都迁到B城的有利条件。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制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伊利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乳制品加工基地。
(1)“奶牛带”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 ,伊利在北京、上海等地建乳制品加工基地的有利区位因素 。
(2)图中C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其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和 。
(3)图甲中B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图乙为该“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D处的工业部门是 ,据图简要说明此产业链的突出优势。
(4)2010年11月27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向山东省正式送电,简要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何益处?
(5)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山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区,这种移民方式被称为“吊庄移民”,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简要分析“吊庄移民”方式对迁出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自然中的氮、磷对于生态系统,就像粮食对于人类的作用一样,是必需的“营养品”。氮、磷是藻类的“粮食”,藻类又是许多水生动物的“粮食”,它普遍存在于江、河、湖、海中,是维持水生态系统食物链完整的重要一环。但水体中藻的含量也要适度,就像人不能过胖,也不能过瘦一样,如果藻突然疯长,一定是水生态系统中某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所表现出的症状,这个症状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华”。
材料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是在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注重水质维护,确保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稳定。通过水生动、植物定向培养、建立起稳定的人工生态体系,实现人工生态体系向自然生态体系的演替,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 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如图:
图1 水体生态恢复- 生态图
图2 技术图线
(1)分析“水华”现象所产生的危害是什么?
(2)描述水体生态工程是如何治理“水华”现象的。
【自然灾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13年11月8日凌晨,“海燕”在菲中部东萨马省登陆,中心最大风力达到每小时314公里,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强台风。央视专家分析,“海燕”也是20年来西太平洋最强台风。菲律宾中部的莱特省当局10日估计,超强台风“海燕”引发的灾害可能在这个省致死超过一万人。在台风经过的地区,70%至80%的住房和建筑遭摧毁。”
(1)简述台风形成的条件。
(2)分析此次台风损失严重的原因,并提出如何减轻台风所带来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