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
(2)诗中与右图相关的一句话是
(3)说一说“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出现的原因。
(4)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我国两会提出"智慧城市"的新理念,发展问题得到更多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它是我国12世纪初的一幅杰出风俗画,集中表现了北宋政治经济中心汴京繁荣热闹的景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北师版《历史》七下教师用书
材料三 1918年,护法军政府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部入闽,建立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护法军政府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推行了不少进步措施,漳州出现了新气象。漳州向近代化城市迈进了一大步。
--《漳州历史》
材料四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大大地改变现代社会生活的属性。……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的普及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远足能力,驱车上班或郊游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华师版《世界历史》九下教师用书
(1)材料一中图5是我国古代哪个城市的平面示意图?
(2)材料二中的"风俗画"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中出现的"新气象",使漳州被称作什么?
(4)材料四中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纪念抗战胜利是要使我们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保持和巩固到永远……当今世界战争威胁依然存在……战争不仅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如果再有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不仅要胜利,还要完胜。
--摘编自余爱水《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
(1)材料一中"卫国战争"是哪场世界性战争的组成部分?
(2)下表呈现的是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有关信息,请补充完整。

区域
战场
重大战役
最终胜利标志
东方
亚洲战场:①(主战场)
②(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台儿庄战役
1945年9月2日,
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等
西方
欧洲战场:苏德战场(主战场)
③(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等


(3)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在这场世界性战争中的作用无足轻重,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这场世界性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当今形势,你认为中国如何才能保持"永远胜利"?

近期,电影《古田会议》开机仪式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举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此开展"认识红色闽西"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准备】
(1)除人物访谈外,请你再提供两种认识"红色闽西"的渠道。
【活动过程】小组确定了三个主题(如右图)进行
探究活动。
(2)围绕主题A ,小组收集到有关 "飞夺泸定桥"的资料,你知道该事迹的指挥者是哪位闽西籍将领?
(3)你认为《古田会议》应该列入哪一主题?(写出字母即可)为什么?
【活动总结】
(4)"认识红色闽西"活动成果汇报会将在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举行,请你拟定一条宣传语。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写出与"甲午战败割台"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面对材料一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图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
(3)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这给了你怎样的历史感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