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共9分)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①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一般人理解的成功往往是要超越别人,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②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呢?
  ③要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每个人只有确立自己的目标才有成就最好自己的可能。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目标是指路明灯。没有目标,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失去前进的力量。”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虽然他的听觉不断丧失,但他始终未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坚持自己的目标,所以在耳聋后依然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乐章;而如今社会上有一些年轻人,今天想干这个,明天又脑瓜一热有了新的打算。他们总是一时冲动,却从未真正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喜好。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他们很难朝着一个方向持久的努力,要想取得成功,简直是天方夜谭。可见,要想成为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④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对该领域有激情时,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发挥出所有的潜力。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你将会得到成功。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欢的工作——担任首席微软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此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
  ⑤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我们要把抽象的大目标简化成实际的小目标,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及时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
  ⑥美国作家威谦·福克纳说过:“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了解自己,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今天胜于昨天,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你自己。
首段的“这个意义”指什么?
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文章第③段是怎样证明“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摘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材料二:

武汉一些小学生的家长抱怨给孩子检查作业,听写签字、背诵签字、试卷签字……最多时一天要签8个名,为了完成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有时家长不得不陪写甚至代写,家长们质疑,检查作业是谁的责任?作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么下去。家庭作业岂不成了家长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又怎么可能养成?

对此,有老师表示,老师要求家长配合,这也是对孩子负责,是为了孩子好,并不是老师偷懒,如果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不管不问的话,对孩子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凡有家长督促的,孩子对待作业会更认真,也有老师表示,这实属无奈之举,还有班主任老师“晒”出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7点到校,中午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晚上11点左右才能回家;周末不出门准备下周的课也成了家常便饭。

有专家认为,造成学生家庭作业角色错位的原因无非来自教师和家长两个方面,时代在发展,家长不能一味用以前的眼光来要求现在的老师,这不符合教育的现状,教育是双向的,在谁批改作业的问题上,教师不能将责任推给家长,家长也要从抱怨中跳出来,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当然,家长参与不等于家长代劳,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对课后作业的取舍,必须成为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科学布置作业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但过多过难的家庭作业,有违教育教学规律,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最终造成家校的矛盾与冲突。

(摘编自宋运来、徐友风主编的《中国作业的革命》,有改动)

(1)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过重的作业负担有什么危害。

(2)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校内要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剩余作业的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

B.

学生在必要的课业学习之外,应积极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即使不能完成书面作业,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C.

老师的工作负担过重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老师工作强度大,甚至周末都没有休息时间,不得不把作业督促的任务推给家长。

D.

教育是双向的,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当顺应教育发展现状,家长的责任,则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人生漫读

岁月不老

◆毕淑敏

①我是从哪一天开始老的?不知道。就像从夏到秋,人们只觉得天气一天一天凉了,却说不出秋天究竟是哪一天来到的,生命的“立秋”是从哪一个生日开始的?不知道。青年的年龄上限不断提高,我有时觉得那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玩出的花样,为掩饰自己的衰老,便总说别人年轻。

②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自己老了。当别人问我年龄的时候,我总是支支吾吾地反问一句:“您看我有多大了?”佯装的镇定当中,希望别人说出的数字要较我实际年龄稍小一些。倘若人家说的过小了,又暗暗怀疑那人是否在成心奚落。

③我开始越来越多地照镜子,小说中常说年轻的姑娘们最爱照镜子,其实那是不正确的。年轻人不必照镜子,世人美慕他们的目光就是镜子。

④于是,我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记得一个秋天的早晨,刚下夜班的我强打精神,带着儿子去公园,儿子在铺满卵石的小路上走着,他踩着涌路旁镶着的花砖一蹦一跳地向前跑,将我越甩越远。“走中间的平路!”我大声地对他呼喊。

⑥“不!妈妈!我喜欢……”他头也不回地答道。

⑥我蓦地站住了,这句话是那样熟悉。曾几何时,我也这样对自己的妈妈说过:“我喜欢在不平坦的路上行走。”这一切过去得多么快呀!从哪一天开始,我行动的步伐开始减慢,我越来越多地抱怨起路的不平了呢?这是衰老确凿无疑的证据,岁月不可逆转,我不会再年轻了。

⑦“孩子,我羡慕你!”我吓了一跳。这是实实在在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说得很缓慢,好像我的大脑变成了一块电视屏幕,任何人都能读出上面的字迹。

⑧我转过身,身后是一位老年妇女,周围再没有其他人。这么说,是她在羡慕我。我仔细打量着她,头发花白,衣着普通。但她有一种气质,虽说身材瘦小,却有一种令人仰视的感觉。我疑虑地看着她,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值得令人羡慕的地方——一个工厂里刚下夜班满脸疲惫的女人。

⑨“是的,我羡慕你的年纪,你们的年纪。”她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将远处我儿子越来越小的身影也包括了进去,“我愿意用我所获得过的一切,来换你现在的年纪。”我至今不知道她是谁,不知道她曾经获得过的那一切都是些什么,但我感谢她让我看到了自己拥有的财富。我们常常过多地把眼睛注视着别人,而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⑩人的生命是一根链条,永远都有比你更年轻的孩子和比你更年迈的老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一宗谁也掠夺不去的财宝。不要计较何时年轻,何时年老。只要我们始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永远保持年轻向上的状态,你的生命就会在每一个年龄段都闪闪发光。能够遮蔽它光芒的暗夜只有一种,那就是你自以为已经衰老。

(1)“我”的生命进入“立秋”阶段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作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宗谁也掠夺不去的财宝”,请问这宗“财宝”具体指什么?

(3)作者想要通过本文向我们传达的年龄观是什么?

(4)你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已经老了还是依旧年轻?请说明理由。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颈联。

时文品读

_________________

◆李娟

①暮春,在扬州个园游览,园中曲径通幽,翠竹摇曳,清幽宜人。原来主人喜爱竹,取名个园,“个”乃半个“竹”字,诗意幽幽,爱竹成痴的主人,懂得以少为佳,个园,也深谙东方文化的审美和意趣。

②我喜欢白石老人的《柳牛图》,寥寥几笔,简洁有力,却春意盎然,富有情趣。一头黑牛背对着你我,浑圆的大臂部后甩着小小的牛尾巴,黑牛站在柳树下,歪着头望着青青的杨柳,静静听春风拂过树梢。

③这只胖胖的黑牛,头上独独只画了一只犄角,细细品来,若真画两个犄角就无趣了。此刻,白石老人将牛伸着脖子,仰头望着柳枝的神态画得憨态可掬,惟妙惟肖,远处是低矮的山色,一笔画山坡,几笔画细柳,笔墨极少,却和黑牛如此相称。

④艺术大美到了一定境界,也是以少为美,大多是以□□、□□取胜。

⑤曾住过一家客栈,庭院幽静,瓦屋纸窗,竹帘半卷,服务员身着汉服,端来一碟一盖素雅的瓷器,里面盛着极少量的食物,大多清淡有味,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味,一如保留一颗美好的初心。

⑥高端料理,原来大多也是以少为佳。一片殷红的柿子树叶,点缀着金黄的银杏、黝黑的松果,配搭着一碟洁白的鲖鱼一起捧给你,仿佛品味到了一季人间秋色,分明是独享了一顿艺术的盛宴。

⑦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身处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总是因为吃得过多过饱,从而忘记了慢慢品味食材本身的滋味。

⑧想起童年时光,只有等到过年,祖母才会做一桌美食。我常常因为吃得太多,几天不想进食,白发祖母总是对我说,以后要记得,多食滋味少,少食滋味好。如今的我们,总因为人生的欲望与贪念太多,时常显得心浮气躁。

⑨时光荏苒,开始慢慢学着做减法,才懂得以少为美的道理。少,原来是教会你我懂得知足与惜福。

⑩弘一大师有一幅字,只写了两个字:知止。“止”字,在甲骨文里,是一只小鸟合上双翅,静静停歇在枝头上,知止,即俗世眼中的________不要了,________足够了,________放下了。品味弘一法师的“知止”二字,不仅颇有自律与自省之意,更有圆满与悟道之美。

⑪记得在苏州拙政园,见一孔月亮门上铸刻着四个小篆:得少佳趣。细细读来,滋味悠长,中国古典文化的自省、简约、节制之美都在几个美好的汉字里。【注释】①口爽,口味败坏。

(1)请用文中的关键词句为本文拟题。

(2)艺术的“以少为美”一般具有哪些特点?请在第④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两个恰当的双音节词。

(3)请写出你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句话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4)从艺术的“以少为美”到人生的“以少为美”是一种境界的升华,请为第⑩自然段中的三个句子加上适当的主语。

(5)积累链接:简陋之舍,亦有佳趣。请默写出刘禹锡《陋室铭》的主旨句。

人文悦读

社火色色

◆马未都

①社火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生死、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解,于是祭祀祈福盛行,以求在巫术咒语和图腾崇拜中获得快感,得到解脱,这就是社火形成的初因。

②“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二者合一,尊为“社稷”。历代君主帝王都亲祭“社稷”,后“社稷”一词借指国家。自《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江山社稷的兴替成了中国历史的幻灯片,秦亡汉兴,唐消宋长,元去明来……王朝迎来送往,百姓却要照常生活,生活就需要社火,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国泰民安。

③“社火”一词肇始于宋代。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南宋范成大的《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都提及了社火。显然,宋时南北社火已经普及,按孟元老的话说即是:天晓至暮,色色有之,呈拽不尽。

④农耕民族靠天吃饭,靠地生存,春种秋收,所以在一年之终、来年之始“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社火不仅驱恶辟邪,还能祈福消灾。千百年来,社火在黄河流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仅给百姓带来欢乐,更多的是给百姓带来希望。

⑤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首先在于象形的文字,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表达意义的能力非凡,哪怕几千年前遗存下来的甲骨文字,今人绝大部分都能够顺利解码,从而达成与古人的促膝对谈。其次在于直观的表演,社火是其代表,凡面具之凶神恶煞乃驱除疫鬼,凡器具之敲打撞击乃祓除灾邪。中国古人无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都能保持这样一种心境,仰仗其原始力量让自己在苦难中寻找到幸福。

⑥闹社火是一种幸福,红红火火,一个“闹”字无法替代,北宋诗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千年以来为文人盛赞。不闹不能将春意和盘托出,不闹不知春天有情有义。闹社火亦如此,不闹不足以铭记悠久的历史,不闹不足以彰显灿烂的文化,不闹不足以承载复兴的梦想。每年阔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⑦民国以降,是中国传统文化变化最快的一百年,过去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正在一天天地减少,忽然有一天茫然四顾,我们才知道传统文化也同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你不关心它,它就会离你远去。社火也是这样,百年来一天天地黯淡了,幸亏我们中间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利用最新的记录手段,将瞬间定格于永恒,将过往保留在面前。

⑧今天,当我们看见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个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手手相续的关中社火已成了一份宝贵的资产,这份资产属全民族共有,让人感动之余,更让人深思。

⑨愿我们的文化永远灿烂,愿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注释】①社火,是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种庆典活动、是高台、高跷、旱船、舞师、舞龙、秧歌等活动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1)我国黄河流域为什么普遍流行“闹社火”的风俗习惯?

(2)细读第⑤自然段,简要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3)请你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说说为什么“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4)鲁迅在《朝花夕拾》里的两篇文章中曾提到过的“迎神赛会”,其实就是类似于“闹社火”的浙东风俗。请写出这两篇文章的题目。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陆游《游山西村》中与“春社”相关的一联诗。

美文赏读

大地春盘

◆刘学刚

①立春,是新一年的开始,立春日,阳气初生,春江水暖,百草回芽,万物生发,大地一片勃勃生机。

②立春有一些很热闹的习俗,譬如 ,句芒为春神,主管树木发芽生长,要从山上接回来,一路吹吹打打,沿途乡民争掷五谷,好不热闹。再如 ,折一根细细的柳条,轻轻地打春牛三下,人们也领受了这鞭策,春耕春播春种,有的是力气,有的是精神。人与植物的生命节奏似有冬日的缓慢,闹一闹,喊一喊,东风回暖,冰面解冻,蛰虫始振,百草回芽,人们就“春天”了,凡俗的生活开始得以升华,又如 ,萝卜味辛性凉,生吃甜脆如梨,嘎嘣咬一口,薄的皮微辣,嫩的肉汁多,甚有口感,食之可提神解困,常说“嚼得草根,百事可为”,春天的鲜脆清爽和做人的精神气韵都在这一咬一嚼之中了。

③古代诗人在咏叹立春赞美春色的时候,出镜率最高的恰恰是春盘,春生以盘装之,谓之春盘,唐朝尤为盛行。杜甫是一个忠实于节气习俗的信徒,他漂泊异乡之时,犹不忘在立春日以生菜的鲜嫩唤醒自己的味觉和知觉,“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盛满细嫩生菜的白玉盘,犹如探出皇宫大殿的一枝梨花,在民间的大街上次第开放。如果把这些活色生香的诗加以整理,就是一份唯美的文化食单。朱淑真《绝句二首》中有云:“自折梅花插鬓端,韭黄兰茁簇春盘。”嫩黄的韭芽,浅紫的兰芽横陈在洁白的玉盘里,与嫣红的梅花相映成趣,尤能勾春引色,彰显出新春的勃勃生机,元人耶律楚材的“春盘”则更为丰盛华美:“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木案即春盘,银线为粉丝,还有藕丝、豌豆、葱白、萎蒿、韭黄等一应食材,好一份春天的馈赠。

④倘若意犹未尽,试看杨万里的《郡中送春盘》:“饼如茧纸不可风,菜如缥茸劣可缝。韭芽卷黄苣舒紫,芦服削冰寒脱齿。”白如茧纸的是春饼,吃的时候,从春盘里夹取菜蔬各一小箸,卷为细简状,这便是咬春饼。

⑤小时候,家中菜蔬无多,母亲就备好甜面酱、羊角葱,让我们卷饼吃。吃法很简单,用白嫩嫩的葱蘸了香喷喷的酱,在春饼上涂抹一条红色的竖线,再把小葱卷了,春饼超薄,但是滋味醇厚,甜中带咸,香辣清鲜,极为爽口。女儿长大以后,我变着花样给她炸春卷吃,荠菜春卷,韭菜春卷,豆腐春卷,以此幸福她的味蕾,让她感知新春的清香爽鲜。

⑥吃春饼,就是吃春天,吃出满嘴的香鲜,吃出满眼的新绿,食春饼迎春,亦有祈盼丰收之意,捡取三春美景四时菜蔬,____________________,春饼是大地的春盘。

【注释】①句(gōu)芒,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春神。

(1)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第②自然段中的“人们就‘春天’了”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2)请将下列立春习俗还原到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

A.

打春

B.

咬春

C.

迎春

(3)作者说诗人笔下的春盘“就是一份唯美的文化食单”,请举例说明这里的“唯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请问第④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请将第⑥自然段中的对联补充完整。

(6)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春饼是大地的春盘”?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与节气相关的一联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