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26分)
(一)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1) (2) 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思考:“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感情?
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像,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50字左右。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创造了无数的工程奇迹。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首个“智能码头”上海洋山港……这些超级工程涉及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体现了我国整体实力的巨大飞跃,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大保障。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工程总投资 |
工程期限 |
1 |
长兴岛造船基地(打造世界最大造船基地) |
350亿元 |
2003年﹣2015年 |
2 |
京沪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项目) |
2200亿元 |
2008年﹣2013年 |
3 |
北京南站(亚洲最大火车站) |
63亿元 |
2005年﹣2008年 |
4 |
西部大开发(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
8500亿元以上 |
2000年﹣2020年 |
…… |
…… |
…… |
…… |
106 |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
110亿元 |
2004年﹣2009年 |
…… |
…… |
…… |
…… |
【材料二】在这些超级工程建设中,超级装备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装备均由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主研发,或工艺精湛,或速度①_____,或功能完备。它们不仅在我国建设中发挥着②_____的作用,而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目前,千吨级以上的门式起重机(又称“龙门吊”)基本为中国所独有,“中国天眼”是③_____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这些超级装备已成为我国的“大国重器”。
【材料三】无数的奇迹后面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24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鹜,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邓稼先,28年置身大漠,潜心研究,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被称为“两弹元勋”。
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者、量子计算机的参与者、海水稻的培育者、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制者……他们用智慧、青春为祖国的强大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
(1)请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什么是“超级工程”。
(2)材料二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迅捷 |
举足轻重 |
迄今为止 |
B.迅捷 |
一言九鼎 |
古往今来 |
C.便捷 |
一言九鼎 |
古往今来 |
D.便捷 |
举足轻重 |
迄今为止 |
(3)综合三则材料,说说我国超级工程和超级装备取得重大突破需要哪些条件。
阅读下面语段,并根据注音,将相应的词语用正楷书写在横线上。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百年岁月cāng sāng ,百年风华正茂。重任在肩,bù xiè 奋斗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zuò tán 会上深情寄语,勉励每个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fù xīng 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记叙文阅读
黄蜂筑巢
周涛
①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②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③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④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⑤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⑥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⑦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⑧小家伙!
⑨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⑩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算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⑪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客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⑫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⑬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⑭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⑮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⑯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1)文中两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黄蜂的举动 |
作者的情感 |
|
第一次 |
① |
怜惜(不忍、同情) |
第二次 |
整理触须 |
② |
(2)细细品味第⑤划线句子,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议论文阅读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公、难过、愤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虚伪的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1)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其作用是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
(3)试分析文章第五段划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高考加分“瘦身”是怎么回事?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有关要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五部门《意见》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同时,《意见》还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据统计,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仅剩35个,减幅63%.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材料二: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
(一)对于目前全国各地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和增加高考加分项目民意情况调查表
项目 占比 反对 |
大幅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 |
增加见义勇为加分10﹣20分 |
支持 |
91.47% |
31.56% |
反对 |
4.05% |
68.44% |
(二)对于高校不同录取方式的民意情况调查表
方式 占比 态度 |
裸分录取 |
自主录取 |
适当加分录取 |
其它 |
支持 |
51.10% |
11.73% |
19.83% |
17.34% |
材料三:高考加分背后的民意“温差”
“你孩子的分数在全省排多少名”,成了高三学生家长们眼下谈论最多的话题。家长们心情纠结的背后,是每年高校招生1分压倒上万人的现实。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现实下,今年全国各地出台的高考加分新政广受社会关注。高考期间,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就高考加分这一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
作为普通家长的陈女士对于高考加分有质疑,她告诉记者,大多数的家长对加分保持高度警惕,认为加分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并对一些加分项目表达不满。北京一位既是中学教师又是考生家长的丁先生表示,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改革进程的加快,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实际上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已经有所考虑,这样,两者在优惠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其实存在一定的重叠。记者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今年19岁的张桓(化名),2012年高考“裸分”全县前30名的他进入录取环节后,名次跌至70多名,最后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张桓的经历,实际上折射出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无法遮蔽的劣势。
陕西师范大学史耀疆教授认为,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地区在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时,与民意存在较大的“温度差”。
(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国务院、五部门相断出台了给高考加分“瘦身”的政策之后,全国各地高考加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B.被调查区域内的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都反对高考加分。
C.受访者绝大部分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认为这样更能体现社会公平性。
D.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
(4)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考加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