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③。
曾是洛阳花下客④,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天涯:极边远的地方。当时诗人被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②冻雷:春天的雷声。③物华:自然美景。④诗人曾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一、二两联写了山城夷陵的自然环境,请简要概括其特点。
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简要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情感,有人认为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精神,有人则认为充满了无奈和凄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①酬:酬答,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②巴山楚水:泛指四川、湖广一带。刘禹锡曾被贬官于斯,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③旧:老朋友。翻似:倒好象。烂柯:据《述异志》载,晋朝王质入山砍柴,遇见二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棋未终局,斧柄已烂,回到乡里,同时人都已死去。④侧畔:旁边。千帆:形容船多。病树:枯树。⑤君:指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暂凭:暂且凭借。长:振作,增长。
①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心中什么样的感情与感慨?表示了什么信念?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怀?诗中跳荡怎样的情调?
②颈联是千古传颂不绝的名句,它富有哲理,请作较深入的分析,并说说今天人们又能赋予它什么样的新意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①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侄孙湘:韩湘,字北渚,韩愈侄韩老成长子,“八仙”中的韩湘子。②封:指谏书。朝奏:早朝时呈上。九重天:指皇宫。潮阳:广东潮阳县。③圣明:指朝廷或皇帝。弊事:弊政,指迎佛骨事。将:因为。惜残年:顾惜老年性命。④秦岭:东起河南陕县,西至甘肃天水县,连绵数百里。⑤汝:韩湘。应有意:应是知道我此去的吉少凶多。瘴江边:这里指潮阳,当时岭南一带多瘴气。
①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②颈联即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寒食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①城:指长安。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古人在这个节日里,前后禁火三日,只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御柳:宫苑中的柳树。②汉宫:唐宫。传蜡烛:唐寒食节宫中特许燃烛,对权宦近臣挨家传赐。五侯:历史上称“五侯”的很多,这里似指宦官。
①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诗人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②诗中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有一种什么样的意味?
(1)《红楼梦》中林黛玉对此有评论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似是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真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前面说的平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在此亦可用之。
(2)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也就是说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余地,有回味。大多涉及结尾妙处的问题都可据此回答。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又呈吴郎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①扑:打。任:放任,丝毫不加干涉。西邻:西边邻居一个穷寡妇。②宁:怎么。此:指打枣的事。缘:因为。转:反而。③防:因产生疑心而提防。远客:指吴郎。多事:多心,过虑。④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出使。塞上:边塞之上。王维奉使出塞慰问守边将士,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②单车:一辆车。这里指独自前往。问:慰问,察访。属国:附属国。居延:在今甘肃省张掖县北。③征蓬:远飞的蓬草。作者以之自喻。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喻行程遥远。④孤烟直:用狼粪烧的燧烟微风吹之不斜。⑤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侦察骑兵。都护:都护府的长官,边境最高统帅。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然:这里代称最前线。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颈联是“千古壮观”的名句,请你加以适当的解说。
②诗歌好的结尾往往言尽而意未尽,引因起人们的回味,这首诗的结尾就是这样,请作简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