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
| C.繁重的捐税负担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
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发展最为迅速的民族工业是:
| A.船舶修造业 | B.面粉业 | C.纺织工业 | D.钢铁采冶业 |
老舍的话剧《茶馆》中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
|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
|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A.西方技术的传播 | B.重农抑商思潮的影响 |
|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 D.改良思想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