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美国学者沃勒斯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动作的”。他实际上强调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有紧密的联系 |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C.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
“亚洲的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具有显著的运动特点,主要原因是
A.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 B.国内封建势力与外国势力相勾结 |
C.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 D.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1939年春,一曲创作于重庆的《嘉陵江上》唱响大江南北,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到了抗日战场。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是
A.张自忠 | B.叶挺 | C.谢晋元 | D.池峰城 |
近代中国社会的开化,具体表现在人们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行为观念等方面。在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可能出现的是
①由武汉坐轮船到上海②在街头食店吃上机制面条
③到邮政局给亲人寄信④人们都剪短发、穿西装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一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