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和谈其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是( )
①民主党派在谈判中起了关键作用 ②国民党利用和谈加紧备战
③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参加谈判 ④国民党军事优势已经丧失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开明地主共同抗战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三三制”原则;②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③精兵简政;④大生产运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 B.实行“三三制” |
C.实行减租减息 | D.开展整风运动 |
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A.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 | B.甲丙对,乙丁错 |
C.甲乙错,丙丁对 | D.甲乙对,丙丁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