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理论: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但是贵族的团体是世袭的,在立法上只有反对权,不应有创制权。立法、司法和行政这三种权力既要分立,叉要互相制约。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概括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慨括指出两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主张。
(3)指出以盂德斯鸠为代表的法国启蒙思想在促进法国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 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 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8年6月-7月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一件的多元化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89年-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近年,学术界对袁世凯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影响。下面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政治活动片段(时间均为1911年)。

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袁观望
10月20日
袁要求:开国会,组责任内阁,解党禁,宽容起事党人,总揽全国兵权,宽与军费
10月27日
诏授袁钦差大臣,节制陆海各军;隆裕太后拨内帑百万两济武汉军事;清军击败民军于汉口
10月29日
袁致书黎元洪,首提和议
11月8日
黎元洪复袁书,劝其附义,并允推为总统
11月29日
袁电武昌答应停战;汪兆铭(注:革命党人)承袁父子之意,自北京密函武昌,主南北联合,清帝退位,举袁为总统,武昌军政府表示同意
12月9日
袁令全国停战15日,后延长;黄兴回复汪电:袁如反正,举为总统
12月29日
各省都督代表会集会南京,选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随即电袁,暂代临时大总统,随时让位

——摘编自唐德刚《袁氏当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世凯与革命党对对方采取的不同策略,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活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注释:1970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下跪。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勃兰特之跪”发生的背景。
(2)图2漫画反映了哪些信息?和图1相比,给你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