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 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 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 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3分)
(4)指出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读上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1、图2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2)图3中的“三教”是指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中的哪三个派别?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1和图2中人物的历史贡献。(每图列出一点即可,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说明了哪些历史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并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图2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规定的标准文字和货币标准样式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推行了大臣主父偃提出“推恩令”的办法;为了统一思想,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通过一系列措施,他所统治的王朝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实现了大一统?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辨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错误:
理由: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了御史大夫来监察京师百官,并在“十三州部”设立刺史,来监察地方民众的言论。
错误:
理由:东汉末年,曹操“尊王攘夷”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错误:
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1个),
(2)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1分)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
(5)这场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一英国炮轰广东海面图片二黄海激战图片三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并阐述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影响。
(2)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两例。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