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序号: ;(用a、b、c填写)
(3)当温度在20℃~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填空)
(4)40℃时,溶液中含水最少的是 物质。
下图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请用物质类别、变化类型(“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和具体物质序号填空。(注意:示例选择从以下A、B、C、D四种物质中选择,把所有属于该类的选上。)
物质类别: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变化类型:③__________;
示例物质序号: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A. 氯化钠 B. 液氧 C. 天然水 D. 冰水
“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材料三:在探究原子内部结构的历程中,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汤姆森发现电子,得出原子是可以再分的论断;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模型;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揭示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1)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是在___________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__________物质。
(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同时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能。
②举出一个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A、B、C、D、E、F、G、X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含有相同的元素,A、B、D、E、X为氧化物,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G为单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_________ 、F;
(2)X在反应①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组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2)实验2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
。根据此条件,举一例相关的灭火事例。
(3)实验3中,实验过程中布条能变红色的试剂瓶是,C烧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