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要和平,争民主 |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 |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
| C.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
英国《金融时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1992年创业高潮的原因之一是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 B.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 C.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 D.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 | B.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
| 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 | 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 |
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该图示()
| A.体现了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 |
| B.表明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
| C.揭示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本质要求 |
| D.罗列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
【改编】据《解放日报》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种情况
| A.促进了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
| B.体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 |
| C.与解放战争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有关 |
| D.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外贸发展对中国民众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