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是捣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摘自《兰开夏事件》(当时人的通信)
材料二: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发生富者利诱、有权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
──摘自1839年《全国请愿书》
材料三: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的蒙马特尔高地等处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这时,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3月28日,巴黎人民自己的政权
──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他们采取什么斗争方式?反映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
(2)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的变化?具体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中外教育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卢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卢梭著《爱弥儿》1762年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恶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丸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
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 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摘编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材料二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早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中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和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的百余年,以英国为发源地、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思潮狂飙了西方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是自我命名的。牛顿在力学和光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不仅成了启蒙运动的一个主要思想源泉,而且也提供了启蒙运动的一个主要隐喻:光明。……(18世纪80年代)康德在一篇著名的短文中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最著名的定义:“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状态。”“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的座右铭。”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译者序
材料二 (启蒙哲学)以破坏的方式对待了本身已经破坏了的东西……他们攻击的是什么国家!是大臣和他们的宠姬仆妇的最盲目的统治,于是就有一大群小霸王和游手好闲之辈把掠夺国家的进项和人民的血汗看成一项神圣的权利。……我们看到个人在法律上、政治上毫无权利,在良心上、思想上也同样地毫无权利。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哲人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把批判功能与生产(建设)功能结合起来,并且使两者直接地互相转化”。
——【美】彼得·盖伊《我为什么写<启蒙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的主要源泉。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
材料二 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
一一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宋代理学为例加以说明;并分析其对文明发展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过,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