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N为北极点,O为昼半球的中心点,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非阴影部分位于东半球。读图回答问题。当PN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在成都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
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 |
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 |
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
当P点昼长为14小时,此时北京时间是( )
A.2时20分 | B.3时30分 | C.14时20分 | D.15时20分 |
若O点一直为昼半球的中心点,P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则此时刻后P点的移动方向和PO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
A.向东南逐渐增大 | B.向南不变 |
C.向西北逐渐减少 | D.向北先减少后增大 |
山东潍坊和广东阳江都背山面海,旷野辽阔,放风筝是两地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活动,故两地均被誉为“中国风筝之乡”。天气睛朗、和风吹起的季节,是风筝升高的好时机。回答下列各题。依照传统,两地的风筝节盛会应分别在
A.春季、秋季 | B.夏季、冬季 |
C.冬季、夏季 | D.秋季、春季 |
当地充分利用风筝产品和风筝活动进行招商引资,对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生了积极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此次招商引资能充分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
B.此次招商引资能充分带动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优势 |
C.放风筝的悠久历史是当地招商引资的优势之一 |
D.此次招商引资能极大的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 |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 | B.黄淮平原 |
C.辽东丘陵 | D.闽浙丘陵 |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 | B.人口密度较大 |
C.水资源短缺 | D.洪水灾害频发 |
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 | B.土壤深厚肥沃 |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没有雨檐,商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
C.受沿岸寒流影响,空气中水分容易冷凝成雾 |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气候的形成与地形、东南信风、暖流有关 |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热带沙漠气候 |
C.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 |
D.乙处气候主要是受沿岸洋流控制形成的 |
下表是我国在1960~1975年针对某地获取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从表中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二氧化碳增加,全球变暖 |
B.年降水量减少,导致酸雨减少 |
C.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扩大 |
D.土壤污染严重 |
今后该地农业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A.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
B.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
C.建立化工厂,发展乡镇企业 |
D.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