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下)上文中有“夕阳古道”之语,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时代另一散曲大家——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___,__ 。___,断肠人在天涯。另文段末“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也化用了宋 代著名女词人__写烦愁的名句:____,___,这些都给唱词增色不少。
对上文两支曲子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支曲子应是在张生离别之后所唱。莺莺目送着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愁绪万端,不忍遽归。这两支曲子便刻画了莺莺的这种帐望情景和依依心情。 |
B.“夕阳”一句,看似平易,含情实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
C.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无人语”三字道出了环境的寂静:古道上人来人往,只是都不说话,仿佛也在为崔、张别离而伤感。 |
D.“四周”两句,虽是淡淡景语,其实包含着无限情思。它使“长亭送别”留下了境界深远,意味无穷的余韵。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诗人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现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远景有近景,有虚景有实景,请分别指出,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这首诗写于退居洛阳之时,那么,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诗后各题。
竹枝词九首(其二)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从整首诗看,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赏析三、四句,分析其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旅夜书怀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首联、颔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首联、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