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此书反映的是:
A.巴黎公社 | B.俄国十月革命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
A.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
B.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
C.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
D.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恢复经济 |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户农家,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们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 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 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C.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科技人员 |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政治眼光来看,应当肯定赫鲁晓夫改革,依据是
A.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 |
B.大刀阔斧地进行农业领域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
C.开创性地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
D.推行新经济体制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
某班黑板报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首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从工业领域整顿全国经济。农场主经营良好可以使用‘蓝鹰’标记。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文中与历史不符的有
A.0处 | B.1处 | C.2处 | D.3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