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4月,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并且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列宁这一想法被打破是在
| A.二月革命后 | B.七月事件后 |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 | D.宣布退出一战后 |
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天人感应” | B.“天理” |
| C.因果轮回 | D.修炼养生 |
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南宋,我们不可能听到的言论是( )
|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 B.“存天理,灭人欲” |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 |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 )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
|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
|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
| 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谴告之;不知自省……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正确揭示了君与天的关系 |
| B.目的是神化君权巩固统治 |
| C.带有封建迷信思想 |
| D.宣扬君权的正统地位 |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 A.主张民贵君轻 | B.维护统治秩序 |
| C.强调层层分封 | D.体现以德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