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谆拒之。备一旦烧屯去,博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谆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谆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徒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徒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顽嗣。文帝践阼,谥典日愍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八》)下列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整卒,典徙颍阴令徙:调职 | 
| B.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拒:抗衡 | 
| C.卿欲慕耿纯邪慕:羡慕 | 
| D.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嘉:赞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    ⑤自请愿徙诣魏郡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 A.①④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 | 
|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 
| 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 
|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2)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 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 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 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庄子•让王》 
 翻译: 
 1、(1)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2)子列子笑谓之 曰:“君非自知我也 
 2、子列子辞粟的原因是什么?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夫地非不广且大耶?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庄子•外物》 
 翻译: 
 1、(1)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2)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2、文中体现了庄子什么样的辨证观点?
庄周贷粟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和侯。监和候日:“诺。我将得邑金(领地内征收的财物),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日:‘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日:‘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末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集市)! ”《庄子•外物》 
 翻译: 
 1、(1)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周用什么方法表达了自己对监和侯本人的看法?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①。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1)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2)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2、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对曰:“然。”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上》) 
 翻译下面句子 
 1、(1)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2、从选文中,你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