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测算,使用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相当于每年节约120公斤煤。因此,许多专家建议,我国应当大力倡导发展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但是,推广太阳能首先面临成本高的障碍。据此回答上述材料中的“成本高”意味着该商品的
A.价值量大 | B.使用价值大 | C.价值量小 | D.生产者的收益低 |
4.从使用经济性讲,太阳能发电的转化率偏低,每千瓦时电的成本要高出煤电许多倍。因此,要推广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必须
A.增加商品生产的劳动时间 |
B.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
C.降低该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
D.改进技术,缩短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甲是某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乙、丙互为替代品,都可以作为生产甲产品的要素。甲、乙、丙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且涨幅为甲>乙>丙。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会
A.增加甲的产量,增加丙的投入 |
B.增加甲的产量,减少丙的投入 |
C.减少甲的产量,增加乙的投入 |
D.减少甲的产量,减少乙的投入 |
下边的漫画《追捕》(作者:吉俊明)启示我们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
①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②在矛盾的对立中把握同一,促进事物变化发展
③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态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疟疾和艾滋病是两种不同的传染病。近日,研究者们在对同时患有疟疾和艾滋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提下,感染疟疾能帮助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潜伏的艾滋病病毒。上述研究发现进一步证明
①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联系既是具体的又是多样的
③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矛盾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
④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转换既有普遍性又有条件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
B.实践出真知,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亲身的实践 |
C.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
D.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北大教授周其仁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城镇化不以学者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官员的意志为转移,人往哪儿流动是有道理的,我们还是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从哲学角度看,这里的“敬畏之心”说的是
A.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C.尊重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 |
D.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