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 分)
父爱陷阱
⑴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⑵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⑶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⑷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⑸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xīxīsūsū)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像,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⑹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⑺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⑻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⑼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⑽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⑾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⑿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⒀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⒁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⒂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⒃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⒄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在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
                                                                            
                                                                             
“他”从陷阱中成功自救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          父亲和          父亲两个阶段。
父亲看到儿子以后,“显得非常兴奋,赶快跑过来拥抱他”,为什么?
                                                                           
                                                                             
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是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菊花》,回答下列各题

菊花

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

③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⑥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

(选文有改动)

(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阅读③至⑤段,说说菊花具有哪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个字)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②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③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4)读完文本后,请你给准备栽培菊花的朋友提三条建议。

阅读《吴孟超:以心灵温暖心灵(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吴孟超:以心灵温暖心灵(节选)

①吴孟超的办公室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政楼二楼。这间20多平方的房间集办公、会客、会诊于一体,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不够明亮。最初我一直以为是办公室所处楼层不高,又朝北,光照不好所致。直到有一次,我带着一位北京来的病人去找吴老会诊,同样是这间办公室,却大放光明,我才发现办公室不够亮堂的真正原因。

②其实,吴孟超的办公室里有两盏灯,平时自己一个人在里面办公时,他只开头顶的那一盏,如果有客人或病人来,他才将两盏灯都打开。

③“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90高龄的医学大师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④有一次,病房里收治了一位来自浙江农村的妇女。手术后五六天,吴孟超去查房。他仔细检查完病人,又认真看了她的病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半晌没吭气。那时,在场的人都很紧张,“看样子,‘老爷子’准是又看出什么问题了。”果然,吴老把值班医生叫到走廊里,劈头便问道:“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

⑤值班医生答道:“常规术后抗感染,现在大家都在用先锋6号,这个病人也就用了。”

⑥“什么‘大家’‘大家’?”吴孟超一听火了,大声说道,“现在有的医院、有的医生不好好给人治病,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你不要学他们!”

⑦值班医生有些委屈:“吴老,我没有啊……”

⑧“没有就好,”吴老严肃地说,“你知道医疗费用对这样的病人和家族是多么大的经济负担!没有明显的感染,术后又很稳定,为何不用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过去我们常用,而且效果也不错,又便宜。要为病人多考虑考虑才对呀!”

⑨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在为病人做检查时,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他决不会让病人去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看清楚,他也决不会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⑩每次手术结扎,他都是坚持用手、用线。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用一次缝合器械,‘咔嚓’一声1000多元就没了,那可是一个农村孩子几年的上学费用啊!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⑪凡是看过吴孟超门诊的病人,都会对他那特殊的打招呼方式留下深刻的印象。看见病人坐下,他会笑呵呵地紧紧握住病人的双手,有时还拍拍病人的肩膀。外人乍一看,还以为他在接待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⑫对于这种特殊的打招呼方式,手术室护士长程月娥曾求教过吴孟超。“老爷子”告诉她:“跟病人握手,用双手,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至少可以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展示医生对病人的关心,让病人心里感到踏实;二是肝病患者一般都伴有一定程度低烧,双手一握,对病人的发烧程度,自己也能掌握个八九分;三是双手一握,顺势可以把手滑到病人的脉搏上,给病人切脉,有助于病情判断。”

⑬“哪里人呀?”“做什么的?”“家里几口人啊?”看病先看人,几句家常话聊下来,吴孟超才慢慢开始查看病人以前的检查报告。如果需要病人做进一步检查,他还会亲自为病人拉上屏风上的布帘,把双手搓热,轻轻摁住病人的腹部,轻声询问病人疼不疼。做完检查,他依然不会忘记弯腰把病人的鞋子摆到最适于病人下床的地方。然后,才一笔一笔地仔细开单子。如果需要做B超检查,他必定会亲自陪病人到B超室做检查。

⑭“一个人能全神贯注地做他愿意做的、喜欢做的事情,这将是非常愉快的!在医生的岗位上,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吴孟超说。

(1)本文标题中的第一个“心灵”指的是  ,第二个“心灵”指的是  

(2)文章第④段中“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手法既属于神态描写又属于 哪种描写手法?请指出该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3)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第⑤段中“大家”一词的含义。(不超过15字,标点不占字数)

(4)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吴孟超对病人的关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六月寒“与“三冬暖”》,完成下列各题。

“六月寒”与“三冬暖”

①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很多场合,我都目睹过一些素质不 高的人出口伤人。对方若是老实人,必定被气得掉眼泪,若遇到厉害人,双方就不可避免地 吵架、动手了。

②恶语的反面是良言,恶语寒心,良言暖人。台湾作家林清玄在读高二时,学业和操行 都是劣等。记了两次大过,两次小过,被留校察看,甚至还被赶出学校的学生宿舍。很多老 师对他已彻底失望,但他的国文老师王雨苍却没有嫌弃他。一次,王老师找他谈话说:“我教了50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这句话让林清玄感动和温暖。“水激石鸣,人激志宏。”老师的话让他振作起来,发奋学习,最终成为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③话语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就看操持者怎么用。有时,一句污辱的话 会使一个善良的人行恶,一句宽慰的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一句情真意切的表白可以获得一生的爱情和幸福,一句恶语相向的浪头可以摧毁夫妻多年共同夯实的感情堤坝;一句中伤可以挑起一场战争,一句美言可以结成世代友谊;一句贬损能让人一辈子抬不起头,一 句激励可以助一个人成就事业……

④还有一个“钉子”的故事,说是有一个男孩儿脾气很坏,他的父亲就给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篱笆上。渐渐地,男孩儿再也不乱发脾气了,父亲就告诉他,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去拔一根钉子。当男孩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后,父亲就告诉他说,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在人心 头永远留有疤痕。

⑤事实也正是这样,一句或许在自己看来无关紧要的话,可能会在听者心田划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因而古人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出口伤人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训练,但说话暖人却是一种人生境界。林清玄的幸运,映照出王雨苍老师“世人皆弃我独怜”的博大胸襟和独特眼光。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都喜欢听那美酒似的良言,为什么我们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多说些赞人、励人、暖人的良言,而少讲甚至不讲骂人、贬人、伤人的恶语呢?

(1)本文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等论证方法。

(2)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30个字,标点不占字数)

(3)结合文本,谈谈我们在日常说话时如何能避免“六月寒”,而给人以“三冬暖”的感受呢?

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

①在太阳系中,木星是行星中的“巨无霸”。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不过,除此以外,木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

②也许你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稀罕事,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行星的定义:行星通常是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在人们的通常认识中,行星的确不能发光,只能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但科学家研究发现,木星正在把巨大的能量不断地向周围的宇宙空间释放,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两倍从太阳那里所获得的能量,说明木星有一半的能量来自它的内部。

③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与11号飞船探测的结果显示,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前苏联科学家齐巴罗夫和苏齐科夫认为,木星的核心温度已达到30000℃之高,热核反应还在其内部继续进行。

④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严肃的问题:未来,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吗?

⑤正如之前所说,木星是由液态氢构成的,本身并无坚硬的外壳。木星的这种构成与太阳构成方式十分相似,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能,还在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现在的高度。从木星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它很可能成为太阳系中与太阳相差无几的第二颗恒星。

⑥30亿年以后,太阳到了晚年,木星很可能取代太阳的地位。虽然时间还很远,但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是,太阳已经是一颗垂暮的恒星了,它的光辉总有一天会熄灭,而木星的自带光源,点燃了生命顽强延续下去的希望。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6年第5期,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木星的主要特征。

(2)为什么说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

(3)文章第①段是如何说明木星的?

(4)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中“很可能”的表达效果。

一碗入梦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我说。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能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⑧“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⑨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

⑩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依稀在眼前,那美丽的颜色,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选自《意林•原创版》2016年第6期,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

(2)本文以“一碗入梦”为题有哪些作用?

(3)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中“挑逗”一词的表达效果。

(4)请概述本文行文思路,并简析其效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