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吴继慧
①吃完中午饭,儿子围着一个装满土的空花瓶转了好几圈,我很奇怪,问他干什么。他说:“妈妈,我好久以前吃的龙眼籽埋进去了怎么还不发芽呢?我一听,乐了。怪不得他天天站在花盆前看,原来是等自己埋下的果核发芽呀!为了不让他失望,我哄他说: “还没到时间呢,过一段它就发芽。”儿予听了我的话后高兴地说: “真的吗?那我过会再来看。”说完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
②看着儿子快乐的背影,我却陷入了深思中。
③小时候,我也经常埋果核,但没有一次看见从埋果核的小坑里冒出所期望的豆芽瓣来。那时大人们也是像现在我安慰儿子一样安慰我。现在想起来,大人们安慰的话颇有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意思。那时我对大人们的话深信不疑,总以为埋下的果核一定会发芽的。而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之后我明白了人生并非任何时候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④不是吗?就像小时候埋果核一样,埋下果核,每天给它浇水,充满希望地等待着,它却不发芽。你真诚地推心置腹地将自己的知心话毫无保留地对朋友倾诉,只为一份肝胆相照的友情,却没想到他背弃了你;你认认真真、辛苦卖力地工作,却一直得不到领导的重用,才华难以施展;你埋下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它却在生活的泥土中慢慢腐烂成尘。人的一生中竞有这样许许多多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像许多花开后,没有结果一样。
⑤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希望,放弃努力吗?
⑥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只是花的属性不同。有许多花开后即挂满了又香又甜让人眼馋、嘴里流口水的果实,有许多花开后结的是又苦又涩的果实,而有许多花只是绚丽地开放,却没能留下一粒果实。大自然中没有果实的花不计其数。可是没有果实一点也不妨碍它的美丽。玫瑰无果,却能代表爱情:梅花无果,却能在寒霜中傲然绽放,为寒冬增添一份美丽的色彩,又给寒冬的空气增添一份芳香;牡丹无果,却一点也不影响它艳压群芳、独占花魁,名扬天下;月季无果,却依然月月为人们带来美丽而被人们喜爱地誉为“花中皇后”…太多太多无果的花朵,虽然明知无果却依然不遗余力地绽放着,为世界增添一份又一份的多彩多姿。
⑦人生的奋斗过程,恰如花开的过程。结不结果,结什么样的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能被人们接受的并非只有那些可以结满香甜果实的花,有的果实虽丑陋却可入药治病。只要努力地绽放自已的花朵,开放过就不算白来世上一遭,怕的是在还没有开放时就不努力地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不经受阳光的照耀和风雨的考验就枯萎。一个希望破灭了,我们还可以有下一个希望,总有一个希望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来。只要努力过,只要真心地付出过,只要不畏艰辛地奋斗过,只要尽全力地绽放自己的花蕾,总能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些色彩的。开头细致描写儿子期待果核发芽的故事有怎样的作用?
-----------------------------------------------------------------“人生的奋斗过程,恰如花开的过程。”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选文告诉你怎样的道理?请用简练的语言谈谈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5分,3分+2分)
谈 自 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论点:
论证方法: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自立,
自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4分,每题2分)
敬畏生命(节选)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这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十一岁的阳光
艾傈木诺
①逼着自己撕开一丝眼缝,感觉还有些迷糊,少年毕竟是贪睡的,可转念一想,还得早些去学校,依拉的事是大事,万万不能耽搁。我揉揉眼,从床上爬起来。
②太阳把瑞丽江照得如金子般闪亮,晨风在江面飞过,一会儿钻进树丛里,一会儿钻进水汽中,一会儿钻进村寨里。我来到依拉家的竹楼下,大声叫:“依拉”。依拉下楼来时,眉皱皱的,我把手里的钱朝着她一扬,说:“依拉,一定没事的。”她抿着嘴羞涩地笑了,露出可爱的小虎牙。
③我们在路上遇到了班主任岩坎老师。依拉一直低着头,我竭力地抬起头来,说:“老师,依拉的爸爸去缅甸背玉石毛料,伤了脚,家里也没有钱让她读书,她快读不成书了……”岩坎老师说:“不怕不怕,我们一起想办法。”我说:“能不能把我的学费分一半出来给依拉缴学杂费,等以后有钱,再补上,好不好,老师?”我心里在想,现在依拉家里是拿不出钱的,我每个星期有生活费,可以慢慢省出来,不但可以替依拉缴上学费,还可以替她补上生活费。老师说:“艾傈,你们不用担心,我来想办法。”他的脸又转向依拉说:“没事的,学费我先给你垫着,好好读书就是了。你还这么小,不上学可不行。”我们两人不愿意老师这么做,因为老师也穷,我们是知道他家家境的。依拉不知道该怎么说,放声大哭起来。
④因为家里和学校隔得远,我们都是住在学校,星期天回家带上一周的粮食和菜,平时就自己做饭吃。一个人的饭菜两个人吃,我知道是不行的,得想想办法。该用什么办法给依拉找生活费,再把岩坎老师垫的钱还上?
⑤靠近公路边有一个工地,一群大妈在那里砸石子。我对依拉说:“这个我们能做呀!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把学杂费挣回来。”起初我们想,不就是砸个石子吗?多大的事!结果可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用力小了,砸不破;用力大了,一会儿就累了,还会把石子砸碎。另外,两只手得配合默契,要不石子会飞出老远;眼睛也得留神,一锤下去,有时砸不着石子,倒把自己的手砸得鲜血淋漓。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们下午放学就去工地砸石子,每天干一个小时,再回去做饭、写作业。干了一星期,两个人得了六块钱,我们商量先给老师送去。
⑥第二天我们去送钱时,岩坎老师看到我们笑笑地说:“听说你们每天去砸石子,是不是很辛苦?”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辛苦、不辛苦……”老师问:“不好好读书,怎么想着去砸石子呢?”我鼓起勇气说:“老师,我们不能连累你给我们垫学费,我们想用自己的双手挣出来。”岩坎老师笑得更灿烂了:“好好好,你们这种自立精神值得表扬,只要不耽误学习就好,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只是这钱,老师不能收,就算我给你们的奖励吧!”
⑦那一年,我们都是11岁。联系全文,说说题目中“阳光”的含义。
文中划线句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一种,并说出它的作用。
请说说文中的“艾傈”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文中两位小女孩的求学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叔叔,请把我埋得浅一些
佚名
①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德国的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②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但当小女孩问大人她的妈妈哪里去了?大人们流着泪对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回来。
③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被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他们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
④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伸手要将小女孩推进深坑中去的时侯,她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侯,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 。
⑤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
⑥暴力真的能摧毁一切?不,在天真无邪的爱和人性面前,暴力让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恶和渺小。刽子手们在这颗爱的童心面前颤抖着,因为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一个震撼心灵的真实故事。作为叙事类文章,一般要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读全文并概括本文未完成的“六要素”。
时间:二战时期;人物:以小女孩为主人公的犹太人及纳粹士兵;
地点:一座纳粹德国的集中营里;起因:纳粹德国士兵活埋犹太人连天真、活泼的小女孩也不放过;
经过:;
结果:。 品读第④段想一想,“纳粹士兵伸着的手僵在了那里”是为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那位纳粹士兵听了小女孩的话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和举动,试着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下。(答语不少于30字)
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心段)的理解。
早晨从一朵花开始
孙道荣
① 窗外又传来“唧唧喳喳”的鸟雀声。
②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每天一大早,我都是在鸟雀声中醒来的。在城市生活已久,除了公园之外,很少能够听到鸟声。是什么吸引了这些鸟雀,来到我的窗前?
③起床,好奇地来到阳台上。树冠和栅栏上,飞跃着一大群麻雀,还有几只画眉、燕雀,以及我叫不出名字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跳着,闹着,围着一楼的院子,似乎在迫不及待地等待什么。
④ 低头,看见一楼的院子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正在弯腰忙碌着。我认得她们,她们是楼下搬来不久的邻居,一家印度人,听说男主人就在附近的一家软件公司做工程师。正在忙碌的是母女。小女孩五六岁的样子,还没有上学,英语很好。他们是我们这个小区惟一一个外国人家庭,所以,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虽然就住在他们楼上,却还没有和他们打过什么交道。
⑤她们在作画。奇怪的是,并不是在纸上,而是直接在地面上;也不是用笔墨油彩,而是用一种粉末状的东西,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我好奇地注视着她们,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们在作画。妈妈先用灰色的粉末,勾出边线,女儿端着一个彩色的盒子,跟在后面,往线里面撒着彩色的粉末,一会儿,一片花瓣现出了它优美的形态,一片叶子,伸展出它的经脉。真的太美了。我不由啧啧赞叹。
⑥听到楼上的动静,母女两人都直起腰,抬头。言语不通,我冲她们竖起大拇指。“您好,先生,我们没打扰您吧?”没想到,女孩的妈妈竟然会讲普通话,而且说得很好。女人看出了我的惊讶,解释说,她大学学的专业就是汉语。我冲她们笑笑,你们的花,真美,谢谢!树枝上的鸟雀,唧唧喳喳地叫着,好象在响应我似的。
⑦她们继续作画。早晨的空气,清新,凉爽,有隐隐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五片红色的花瓣,盛开,中间是黄色的花蕊。不认识。我问她们,这叫什么花?女人笑着说,木棉花,是我家乡最常见的一种花。
⑧犹豫了一下,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那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为什么要在地面上作画,画花?女人直起腰,抬头看看西方,那是她家乡的方向吧。她说,这是她家乡的习俗,也是一种宗教仪式。她的家在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的一个偏僻、贫瘠的小村庄,每天早晨,只要有女孩子的家庭,一大早女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自己家的门口,用彩色的粉末,作画,可以是一朵花,也可以是一棵树,还可以是一座房子。彩色的粉末画,是灰色村庄中惟一的亮色。
⑨女人指指手中的盘子说,这个盆子里的粉末,就是用稻米和小麦做的,需要什么颜色,加一点植物的颜料就可以了。女人说,在自己的家乡,直到今天,还很贫穷,粮食并不富余。那为什么还要用粮食的粉末来作画呢?女人指指站在树上的鸟雀说:“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包括天上的这些飞鸟。用粮食的粉末作画,既美化了自己的家,又可以让路过的鸟吃饱肚子。”
⑩我们的一天,就是从一朵花开始的。女人腼腆而自豪地说。我到中国已经六七年了,在几个城市生活过,这个习惯,也至今保存着。
⑾原来是这样。我由衷地向她们母女点头致谢。小女孩对着树上飞来飞去的小鸟,叽里咕噜说了些什么,然后,拉着母亲的手,往家里走。她是要把这朵花,这个院子,以及这个早晨,都让给那些迫不及待的鸟儿们吧。
⑿我也轻轻地从阳台退回房间。我看到众鸟扑楞楞飞进院子,我听见了它们欢快的歌唱,在这个无比清澈、无比美丽的早晨。
(选自2011年7月29日《浙江日报》,略有改动)开头三段从鸟叫声写起,有什么作用?
母女俩每天早晨在地上画花的原因是什么?
第11节中“原来是这样”独立成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也轻轻地阳台退回房间。”句中“轻轻”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小女孩对着树上飞来飞去的小鸟,叽里咕噜说了些什么”,请以小女孩口吻写出小女孩会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