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碘酸钾(KIO3)。下图为“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碘酸钾中钾、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20mg碘,则成人每天需食用这种碘盐 g。
(3) mg碘酸钾中含20mg的碘;
(4)用单质碘(I2)与氯酸钾(KClO3 )发生反应可制得碘酸钾,同时生成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1)该袋牙膏中的氟元素的质量是 g.
(2)碳酸钙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学习酸和碱的知识时,王老师将几块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中,放置在教室的橱柜里,过了几天,表面皿中块状固体出现了许多白色粉末,同学们就此展开探究.
(1)小杰猜想粉末是碳酸钠,原因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小鑫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出了碳酸钠的存在,他选用的试剂是 和 .
(3)小源取少量固体样品,配成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来检验,发现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喜欢动手的壮壮同学设计出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原来U形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红墨水,右面液面将 .(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如果要观察到相反的现象,可以向水中加入 .
(5)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如图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 |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C.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D.氧原子与氧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
(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实验室里,几位同学在制取二氧化碳.
①小刚同学用浓度为15%的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小明同学用浓度为8%的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现小刚同学收集到相同体积二氧化碳的速度比小同学快,由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②小平同学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也能制得CO2,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可能的原因.(提示:BaCO3是白色、难溶于水)
(5)一氧化碳和氢气虽然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可燃性等,但一氧化碳却不是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6)称取5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76g.试计算石灰石中含有杂质的质量分数.
小强对当地的石灰石矿石样品进行检测,取用100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300g稀盐酸分3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
(2)样品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mol。
序号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剩余固体质量(g) |
第1次 |
100 |
60 |
第2次 |
100 |
m |
第3次 |
100 |
12 |
(3)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精确0.1%)
煅烧石灰石方法可用于测定石灰石中CaCO3 含量。右图是某种石灰石煅烧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曲线图。(假设杂质受热不分解)。(写出计算过程)
(1)写出石灰石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该石灰石中CaCO3的物质的量是mol。
(3)该石灰石中CaCO3 质量分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