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
C.根据F、Cl、Br、I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推出HF、HCl、HBr、HI的酸性依次减弱 |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可推出原子序数:R>M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溶于水的盐(CaCO3、BaSO4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③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所以氯化钠是强电解质
④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⑤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⑥强电解质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A.①③⑤⑥ | B.②④⑤⑥ |
C.只有⑤ | D.只有⑥ |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
B.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C.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
D.光化学烟雾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
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
C.每生成1molO2,有44gCO2被还原 |
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6H+-18e-=C3H8O+4H2O |
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未加盐酸时:c(OH-)>c(Na+)= c(NH3·H2O) |
B.加入10mL盐酸时:c(NH4+) +c(H+) = c(OH-) |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 = c(Na+) |
D.加入20mL盐酸时:c(Cl-) =c(NH4+) +c(Na+) |
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