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比较,符合史实的是( )
A.两者都是民主政治,主权在民 | B.两者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 |
C.两者都长期保持小国寡民状态 | D.两者都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
关于1861 年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改变了地主土地占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
B.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封建残余 |
C.在农民起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
D.使两国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
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设议院,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
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
B.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
C.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已成社会风尚 |
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 B.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C.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 D.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
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
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 | 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 |
C.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 | D.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