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某个时期,有一国企工人写段子描述到:“搞生产技术的,越老越值钱, 搞一线生产的,越老越潦倒。”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企改革造成国企内部贫富分化严重 |
B.国企改革打破“铁饭碗”要不得 |
C.国企改革造成产业工人暂时困难 |
D.“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持续影响 |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据冯天瑜著《中华文明史》记载,南宋临安城居民中,官吏人数占临安城区居民总数的23%左右;从事工商业的居民总数达20万,约占城区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事文教事业的生员、教谕还有各行业艺人也占临安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作者文中数据可能来自《东京梦华录》 |
B.南宋社会生活世俗化程度较低 |
C.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
D.南宋兼具“官僚社会”、“文人社会”、“市民社会”的风貌特征 |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的是
A.君权不断加强 | B.中央集权的危害 |
C.宗法制的弊端 | D.丞相制度的废除 |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A.与时代同行 | B.有历史观引导 |
C.为现实服务 | D.充分掌握史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