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历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扣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如图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这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什内的各家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其他人必须告发,如隐瞒不告,就以相同罪名处罚。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迁都洛阳导致游牧血统的统治阶级中汉族影响得到了发展,……自从在河南立足起就系统采纳的汉化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发展。……鲜卑贵族和汉族望族之间的通婚受到了鼓励。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四: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03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位美国将军。……人们很难想象, 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使日本接受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所涉及内容的直接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作出迁都决定的是谁?他所推行的汉化措施主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三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接受变革”的重大事件中哪一举措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影响最为深远?
(5)结合上述材料所反映事件的共同影响,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北师大版七上教材
材料二:歌颂世俗生活,主张享受现世,蔑视天堂和来世,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北师大版九上教材
材料三:“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语录》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映?战国时期百家中哪个学派最受当时统治者欢迎?
(2)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被称为什么?材料三表达了什么观念?
(3)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
(4) 受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的革命运动?
(5)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的作用是什么?其中哪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性质相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感谢天子封我为诸侯!是您分给了我们土地、平民和奴隶,我们坚决效忠天子!向您纳贡,帮你驻守边疆,随时听候你的调遣。
材料二:在西汉,设专属官监察地方,以“六条问事”,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在京师设大员负责监察除三公以外的朝廷百官和京师近郡犯法者。
——《汉书》
材料三:“……,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制度编写的独白?该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2)材料二中“在京师设大员”是指什么?秦朝哪一个官员的职能与它相似?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是创立于哪一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4)19世纪中期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该问题的解决对美国发展最主要作用是什么?
(5)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为什么都注意维护国家的统一?
二十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给世界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里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发出最后通牒20天后,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摘自李克强总理在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的讲话
材料四:见下统计表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单位:亿)
统计内容 |
参战国 |
卷入人口 |
参战人员 |
伤亡人员 |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30多 |
15 |
0.7 |
0.3 |
1805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60多 |
20 |
1.1 |
1.9 |
40000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请说出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2)材料二中劳合·乔治为什么说“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中国人民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请举出两例世界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事件。
(4)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四统计表我们可以概括出哪些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坦率、果断来发表演说。……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
材料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大批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
——《世界历史》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从何时何地爆发的经济危机的状况?
(2)材料二是谁发表的演说?表明了他什么意图?他所实行的政策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日本经济危机发生后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侵华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