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 B.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 |
C.封建生产方式比奴隶制进步 | D.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
下图是1978年12月《时代周刊》封面,封面人物是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标题是: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对此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B.美国赞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美国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D.这一事件促成了中日建交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 B.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
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 D.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变化情况 |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开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 B.产品的平均分配 |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