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凋敝
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一位历史学家在论述民国思想史时说:“它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套能够全方位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它提供了一套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教人们摈弃了‘科学思想’名义掩盖下的西方帝国主义行为,并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和封建军阀相勾结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原因主要是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