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充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 “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 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 |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这次战争,迫使中国带着深深的屈辱开始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而行。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机遇 | B.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
C.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 D.鸦片战争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
20世纪早期,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该运动的积极影响,其中不包括
A.破除旧有伦教,冲击儒家思想 | B.变革文字语言,冲击封建文学 |
C.提倡民主共和,抨击君主专制 | D.动员青年学子,革除社会旧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