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
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建交国数量最多时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
D.不结盟政策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
B.美国对“求同存异”方针的评价 |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
D.美国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 |
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 |
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称之为“反封建”。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