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道处,将一小球向东水平抛出,落地点为A;给小球带上电荷后,仍以原来的速度抛出,考虑地磁场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论小球带何种电荷,小球仍会落在A点 |
| B.无论小球带何种电荷,小球下落时间都会延长 |
| C.若小球带负电荷,小球会落在更远的B点 |
| D.若小球带正电荷,小球会落在更远的B点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 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一定越稳定 |
| C.如果使用某种频率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需增大入射光的光照强度才行 |
| D.发生β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
E.在相同速率情况下,利用质子流比利用电子流制造的显微镜将有更高的分辨率
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即所谓“夸克”组成的.两个强作用电荷相反(类似于正负电荷)的夸克在距离很近时几乎没有相互作用(称为“渐近自由”);在距离较远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很强的引力(导致所谓“夸克禁闭”).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型,设这样的两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为:
F=
式中F0为大于零的常量,负号表示引力.用E表示夸克间的势能,令E0=F0(r2﹣r1),取无穷远为势能零点.下列E﹣r图示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He+ N→ O+ H |
| B.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 |
|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 D.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之和大于原子核的质量 |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观察不到闪光点 |
| B.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说明锌板原来带正电 |
| C.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10.4eV的光子而发生跃迁 |
| D.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动能为10.4eV的电子的能量而发生跃迁 |
E.丁图中1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静电.
如图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①、②两条线表示实验中α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 A.轨迹a | B.轨迹b | C.轨迹c | D.轨迹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