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表为当85°N刚好有极昼的时候,北半球甲、乙、丙三地测1米高的物体影子,测得一天中影长最短时的北京时间及影长(已知tg15°≈0.268),据此回答问题
|
甲 |
乙 |
丙 |
影和最短时间(北京时间) |
12:40 |
18:00 |
2:00 |
影长(米) |
0.35 |
1.43 |
0.58 |
甲、乙、丙三地按纬度从高到低排列
A.丙、甲、乙 | B.甲、丙、乙 |
C.乙、丙、甲 | D.甲、乙、丙 |
甲、乙、丙三地东西方向的正确叙述
A.甲在乙偏东方,乙在丙的偏东方 |
B.甲在乙偏西方,丙在乙偏西方 |
C.乙在丙偏东方,乙在甲偏东方 |
D.丙在甲偏西方,丙在乙偏西方 |
关于此日正确的叙述
A.在北京的偏东方的是甲、乙 |
B.正午太阳高度从高到低排列:丙、甲、乙 |
C.日出时间从早到晚排列:丙、乙、甲 |
D.夜长从长到短排列:甲、丙、乙 |
如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流程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
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
C.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
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
应用新流程后该厂附近最适合布局
A.罐头厂 | B.啤酒厂 |
C.造纸厂 | D.养猪场 |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 B.植被覆盖率增加 |
C.降水下渗量减少 | D.城市热岛效应 |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 B.化肥、农药不足 |
C.劳动力不足 | D.水资源不足 |
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 B.发展旅游 |
C.利于浇灌 | D.便于运输 |
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奶、禽蛋、肉类生产基地,主要依据是
A.有城市自来水灌溉 | B.靠近城市,生产技术水平高 |
C.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 D.气候、土壤条件优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