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地带性分异规律 |
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 B.洋流因素 |
C.太阳辐射 | D.大气环流 |
如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 B.地形条件 | C.局地水域 | D.植被分布 |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 | B.冻害 | C.滑坡 | D.洪水 |
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 | B.流程较短 |
C.春夏汛明显 | D.冰川补给为主 |
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当天的白昼为10小时 |
B.B地的白昼长度大于C地 |
C.D地此时太阳高度为90度 |
D.A地此时为16点 |
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为北半球 |
B.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
C.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D.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图示时间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 )
A.冬至日 | B.夏至日 | C.春分日 | D.秋分日 |
A点的日落时间是( )
A.16:00 | B.4:00 | C.16:30 | D.16:15 |
A点的昼长是( )
A.9小时 | B.8小时30分 | C.10小时 | D.8小时 |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是6º34' |
B.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是23º26' |
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一年中的最小 |
D.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乙>丙>甲 |
图中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时间8:00 | B.世界标准时18:00 |
C.伦敦处于正午 | D.旧金山(西八区)处于黑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