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 问题。
(1)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 _,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 ,其原因是什么?
(8分)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地带分异规律,以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_____的变化。(选择下面的字母)
A:②→③→④ B:③→⑤→⑥
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产生的原因是。
(选择下面的字母)
A:太阳辐射 B:地势高低 C:距海远近
(4)自然带③分布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气候区。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该地气候类型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附近的洋流名称为。
(3)图中C处盛行季风,此时洋流呈时针方向流动。
(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此时地球可能处在右图所示的位置上,地球公转速度较。
(2)AD线表示(晨线、昏线),此时此刻B点的太阳高度是,D点的太阳高度是,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3)图中B点在C点的方向,C点在A点的方向。
(4)如果B点的日期为12月22日,那么此时此刻C点的时间是12月日时,全球日期与B点相同的范围与C点日期相同的范围之比是( )
A.1:1 | B.2:1 | C.3:1 | D.4:1 |
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4)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应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产生温室效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该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N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试说明理由_____
(3)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_______水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____岩。
(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理由是